女性絕經之後,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“周身骨痛”,可能是關節、肌肉勞損所致,也可能是骨質疏鬆的症狀。在臨床上,80%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會有疼痛的表現,是骨量減少過程中骨膜下的炎症反應使然,也可以是日漸加重的骨量丟失導致骨折、骨關節變形、身高變矮使然。廣州有醫學專家提醒,絕經後女性骨量快速下降,應及早診治,因為一旦發生骨折,致殘率高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。而且,骨質疏鬆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服藥後3~6個月起效,療程持續3~5年甚至更長,治療過程中依然有骨折的風險。

  表現:絕經後“周身骨痛”要警惕

 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病,可以從絕經早期持續到老年期的全過程,骨量下降的程度隨著年齡的增長日漸加重。骨質疏鬆的患者80%是女性,多數在絕經初期骨量快速下降,這是雌激素急劇下降的結果。近年來,女性骨質疏鬆還有年輕化的趨勢,有的女性在40多歲骨量就已經明顯低下。蔡冬梅稱,這與現代生活方式有關,例如人們工作繁忙應酬多,出門就坐車,戶外活動少,體力鍛煉不足;飲食方面減肥或者純素食,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。

  骨質疏鬆造成的疼痛不典型,經常與其他疾病混淆。蔡冬梅稱,關節損傷、肌肉勞損、脊柱曲線不正常,甚至走路、站立久了,也會產生類似的疼痛。如果是單純的骨質疏鬆疼痛,治療3個月後症狀明顯減輕,但其他原因的疼痛卻不會因服用抗骨質疏鬆藥物而緩解。

  在另一方面,有些骨質疏鬆患者不一定會感到疼痛,他們可以沒有什麼症狀,在體檢或X光檢查時發現有骨質疏鬆,意味著骨量已經丟失了30%以上。

  骨折:有過骨折者再次骨折的風險比別人高3倍

  對於骨質疏鬆的患者而言,比疼痛更加可怕的是骨折。當患者的骨密度減少2.5個標準差以上,就可診斷骨質疏鬆症,他們容易在沒有太大的外力作用下發生“脆性骨折”。蔡冬梅提醒,只要有過一次骨折,就容易出現再次骨折,再次骨折的風險比普通人高3倍。骨折的部位常見的有腰椎、髖關節以及前臂遠端,受力方向不正常的骨頭導致骨折,如側彎的脊柱,患者搬、背東西等姿勢習慣不良也會增加骨折的風險。

  骨質疏鬆骨折的手術修復難度較高,鋼釘容易松動,各種不良反應增加,例如影響到關節而致殘,活動受限還會影響到心肺功能,增加致死率。骨折患者的行動力下降,有的需要長期臥床,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。以髖部骨折為例,發生後40%的患者不能獨立行走,60%一年後仍需要幫助,33%失去獨立生活能力或需要入住療養院,骨折後1年內死於各種併發症者達20%,而存活者症約50%殘疾。

  蔡冬梅稱,骨質疏鬆可導致松質骨、負重骨發生微小的骨折而變形,導致身高變矮甚至駝背,影響體態美。這些患者日常活動如逛街購物、帶小孩都會覺得“好累”。

  治療:3~6個月起效期仍然容易骨折

  國內骨質疏鬆症的發病年齡早,很多人還沒退休就“周身骨痛”了,大多選擇忍受。為了避免絕經後骨量減少,進而導致骨折,蔡冬梅提醒女性積極去社區醫院或者體檢中心進行骨質疏鬆篩查,及時發現骨量減少以便及早干預,“女性的骨骼健康要從年輕的時候開始關注。”

  抗骨質疏鬆的藥物可以很快抑制骨破壞,而骨量的增加需要時間,要求持續服藥3~5年,達到骨量增加、骨小梁的重塑才能降低骨折風險。在理想狀態下,早期治療可以讓患者恢復到正常骨量的90%以上;中等程度的骨質疏鬆經過及時干預,3~5年後可恢復到正常骨量的70%~80%;但是,嚴重的骨質疏鬆患者骨小梁大量斷裂、形成空洞,就很難填回去了,藥物治療對骨量升高的效果不盡理想。這些嚴重患者可能要用到促骨形成的藥物治療,費用較大。

  在生活保健上,蔡冬梅建議女性:

  ●不要長時間呆著不動,多到戶外享受陽光。

  ●適當進行承重、對抗性的運動,運動量不一定需要很大。

  ●飲食上不能過度節食減肥,因為低體重也是骨質疏鬆症的一個誘發因素。

  ●合理補充維生素D,每日400~800國際單位(IU)為宜,檢查血清25-羥維生素D可以判斷維生素D補充是否充足。

(奧克斯關心您的健康:江慧)

立即連絡        04-370053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