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質疏鬆危害如此之大,我國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的患病率甚至超過五成,但是對於骨質疏鬆的知曉率卻極低。
很多人發現骨質疏鬆都是在出現骨折或者其他疾病之後,但是對於老人來說,一旦發生這些情況治療起來十分困難。專家提醒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者,要注意生活中的骨質疏鬆現象,盡早發現盡早預防。對此,小編專門整理了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,相信能夠幫助大家起到一定的診斷作用。
警惕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
1、骨折首要危險因素:年齡大於70歲,停經年齡小於45歲,性腺功能減退,有脆性骨折史,父母有髖關節骨折史,糖皮質激素功能亢進,消化吸收不良,精神性厭食,BMI(體重指數)《18,缺乏運動,慢性腎功能不全、器官移植經歷等。
2、骨折次要因素:雌激素不足、鈣攝入不足《500毫克/天,原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、類風濕性關節炎,服用抗驚厥、痙攣藥,甲狀腺機能亢進,糖尿病,吸煙,酗酒。
身高縮短是骨質疏鬆信號
專家告誡大家,特別是滿足上面條件的朋友,如果發現生活中有出現下列的情況就應該提高警惕了:如上下樓時雙腿沒力,膝關節酸軟,甚至有疼痛感;提重東西,或者在家里抱孫子時,稍微用一點力腰背部就感到疼痛,早上起床小腿抽筋,都屬於早期預警信號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個最明顯的骨質疏鬆表現,那就是身高。專家提醒,如果你的身高縮短3~5厘米以上,你肯定得了骨質疏鬆。如果出現駝背,則說明脊柱已經出現壓縮性骨折。
全球醫院網專家提醒,症狀只能起到預警的作用,要評估自己是否患上骨質疏鬆,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,如做問卷,根據體重和年齡來對照危險因素表。還有骨密度的測定,這也是目前對骨質疏鬆最準確的診斷的標準。
(奧克斯關心您的健康:實習朱悅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