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切除手術,是指胃部分切除,一般只切去2/3。胃切除後并不等于不會再發生胃癌,切除後殘胃得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。臨床資料表明,胃切除術後,患胃癌的比例為1%~11%,占胃癌總數的0.4%~5.5%,醫生將它稱為殘胃胃癌,簡稱殘胃癌,一般發生在手術後5~10年,以長在吻合口胃側和胃底賁門部為最常見。

    產生殘胃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胃切除後,胃喪失了正常的幽門功能,十二指腸內的膽汁和胰酶能溶解黏膜上皮細胞,加速細胞分裂,從而破壞胃黏膜的屏障作用,致使致癌物滲入到細胞內,引起糜爛、出血、潰瘍、萎縮,後逐步演變成癌。

    一般來說,患殘胃癌後并無特異性症狀,臨床表現與胃、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差不多。

    胃切除後5年如果出現下述症狀則應警惕:1.上腹部飽脹,疼痛、消化不良,食欲減退,經藥物治療無效。2.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貧血。3.上消化道少量出血,大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,經藥物治療無好轉。

    懷疑有殘胃癌者,應去醫院作胃鏡檢查或細胞學檢查。如發現不典型增生者,應考慮是早期殘胃癌,宜盡早再做手術。

(奧克斯關心您的健康:零度溫暖)

立即連絡        04-37005377